内塔尼亚胡:以色列继续对哈马斯的战争直到"实现所有目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周六(12月2日)晚表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哈马斯的战争将持续,直到"实现所有目标";以色列军队周六再次对加沙地带进行轰炸,造成的受害者人数继续增加;哈马斯加沙地带卫生部周六报告:自停火结束以来,已有240多人死亡,650人受伤。哈马斯军事分支卡桑旅称,向特拉维夫发射多枚导弹。
不堪自由被压制 香港前著名学运领袖周庭宣布弃保流亡加拿大 港警“强烈谴责”香港最著名的前民主运动领袖之一周庭星期天(2023年12月3日)宣布她已经到了加拿大念书,不会依照香港警方的保释候查要求在本月底返回香港报到,而且“大概一辈子不会回去了”。
萧菡:“战猫”萧美琴加入 为赖清德制胜加码台湾将于2024年1月13日迎来总统大选,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早前宣布选择原驻美代表萧美琴为其副手搭档参选。对民进党及其打算追随蔡英文足迹、却缺乏开放性和国际经验的候选人赖清德而言,萧美琴的参与可谓弥足珍贵。萧美琴的加入有可能为民进党带来新的气息,重燃对蔡英文8年统治略感失望的选民面对未来的希望。
孟智尚:美中关系推进人基辛格逝世 曾百次踏上中国土地基辛格事务所11月末发布一项声明称,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基辛格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前往中国的第一位美国官方特使,也是访问中国最多的美国政界人士,他生前被很多人批为亲中,但他很多时候也似乎并不是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现实视而不见,就潜在的利益冲突而言,基辛格从未陷入过重大丑闻。
明年续办链博会? 分析:外企去风险化不可逆,链博会将越办越小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12月2日落幕后,北京随即宣布已有44家中外企业签约参展第二届链博会。尽管北京夸口外企踊跃参展,但部分观察人士表示,欧美企业“去风险(de-risking)”趋势已不可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下降,链博会规模只会越办越小。
周庭流亡了两年多前周庭出狱的日子恰好是香港“反送中”两周年。这位有“民主女神”之誉的年轻女子,从那时起一直沉默,惦念她的人们星期天从社交媒体Instagram看到她公布的一封信:“写于26岁的最后”。而这个星期天,是她27周岁的生日,原来她现在在加拿大。
吕业恒:中国举办链博会无法挽救供应链被“去风险”中国自11月28日至12月2日举办的为期5天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已落幕,但是对于中国想要重新打造供应链国际化的设想的议论并没有停止,在美欧纷纷强调对于中国“去风险化”的当下,中国欲以供应链吸引资金回流的野心已无法实现。
单方面免签 中国为何选了德法等欧洲五国?12月1日,首批享受单方面免签待遇的外国人已经从中国多地机场口岸顺利入境。专家分析认为,北京此次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进入中国,而之所以选择德、法等欧盟五国,也是出于经济实力的考量。
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一人持刀袭击 一德国人遇害 两人受伤巴黎著名景点埃菲尔铁塔附近周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一名德国人死亡,两人受伤。凶手被捕时对警察说,他再也无法忍受阿富汗与加沙走廊的穆斯林死去。法国国家反恐检察官办公室已立案调查。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呼吁阻止中国获取半导体关键技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周六(12月2日)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国防论坛上呼吁美国国会议员、硅谷以及美国盟友,阻止中国获取关乎国家安全的半导体和关键技术。雷蒙多并提到“我们曾经面临的最大威胁”表示:“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
基辛格如何一手重塑了美国的对台政策?几天来中国对基辛格逝世作出异常高调反应,官方的媒体在对基辛格大加赞美的同时,也披露出一些此前鲜为人知的基辛格力促美中建交的细节。此外,美国的历史资料也显示,基辛格在台湾问题上的历史作用可能比以前人们所了解的更为关键。
美商务部长警告中国“威胁”称需更多资金阻止其芯片发展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六(12月2日)参与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Simi Valley)举行的年度国防论坛“里根国防论坛”(Reagan National Defense Forum),会中她称北京是“我们有史以来面临到的最大威胁”,强调“中国不是我们的朋友”。她还敦促国会议员、硅谷和美国的盟友,一同阻止中国获得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和尖端技术。
恆大終極審判再延後 有望翻轉清盤命運?債務嚴重的中國恆大原先預計將於週一面臨「終極審判」,向香港法院提交新的重組計劃。若未獲通過,恐被勒令清盤。不過高等法院今日宣布再度將聆訊延後至明年1月29日,暫時化解恆大清盤危機。
法国拟与菲律宾签署《访问部队协议》 加强两国防务合作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 Jr.)12月2日在马尼拉与来访的法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会晤后表示,菲律宾和法国将加强防务合作。特奥多罗在会后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打算采取具体步骤,改善并更全面地推进两国的防务合作”。
东南亚取代中国成为外资新宠,去年获得直接投资2225亿美元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间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而且蜂拥而至的外资也曾经协助提升中国的国力,将中国打造成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最大的贸易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印太纵览 - 马克龙:要为自由、开放与和平的印度-太平洋而奋斗8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依照惯例在暑假结束后参加驻外使节年度会议,并向法国驻外大使发表了工作方针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法国的“印太伙伴关系是为了一个自由、开放、和平的印度-太平洋而奋斗”。马克龙指出,“我们的范式是在没有冲突精神的情况下维护主权自由,但要从军事角度重新投资于我们的存在,重新投资于联合演习,正如去年夏天我们再次这样做。依靠我们的海外领土。”
西藏之声:日喀则多名僧人被抓 青海果洛一藏族歌手遭判刑据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西藏之声引述消息报道,4名西藏日喀则克玛乡奴龙村拉东寺的僧人因“为达赖喇嘛祈愿”遭拘捕3个多月后,当局至今仍未向家人提供他们被关押的地点。
印尼媒体遭中共渗透 恐成宣传工具 影响总统大选?印尼媒体最近和中国官媒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包含新闻内容等领域广泛交流,引发关注。分析人士表示,这可能导致印尼媒体沦为美化中共在新疆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外宣工具,也恐让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无法完整呈现,甚至影响印尼明年2月的总统大选选情。
法国报纸摘要 - 菲律宾谴责中国大批船只出现在南海富有主权争议的岛礁附近埃菲尔铁塔附近周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肇事者为一名患有精神疾患的伊斯兰激进分子,距奥运会仅剩下7个月之际,此一事件的发生再次引发对这场国际体育盛事期间维安问题的关切;这是12月4日出版的绝大多数法国日报头版聚焦的话题;各报关注的其他国内和国际新闻还有:法国失业率略有抬头,总理召集部长会议共寻良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继续在迪拜举行,包括法国和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决定加快核能发展,至2025年将全球核产量翻三番;以色列继续轰炸加沙,引发大批人员伤亡;另外,《解放报》在网页上刊出报道,披露了中国大批船只出现在南海富有争议的海域,引发菲律宾强烈不满的消息。
担忧“尿素荒”重演 韩国就尿素出口延误问题与中国进行磋商韩国政府周一(12月4日)表示,为防止尿素供应中断将与中国进行磋商,此前不少韩国企业报告称,这种化肥和减排化学品在运往朝鲜半岛的过程中,通过中国海关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萧美琴:维持现状 为民主打拼民进党副总统参选人萧美琴2日表示,维持台海现状已是全球共识与最大公约数,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提过,没有台独路径图,台湾主权属于全体台湾人民;且国际社会确实在意台湾,台湾人要更有自信,她也期盼继续保持韧性,为更健全的民主社会打拼。
在乌华人拍摄乌军防空作战视频被判缓刑在乌克兰生活的华人王吉贤在战争爆发后,拍摄当地的视频发表在社媒上,但他反对俄罗斯侵略的立场与中国官方说法不同,因而视频在中国国内被屏蔽。据乌克兰媒体报道,因拍摄乌克兰军队的防空作战行动并发布视频,他近日被判缓刑。
菲律宾证实中国已处决两名菲律宾毒贩菲律宾外交部周六(12月2日)证实,两名菲律宾公民因贩毒已在中国被处决。外交部称,尽管菲律宾政府高层呼吁将两名菲律宾人的死刑减为终身监禁,但中国还是以贩毒罪处决了两名菲律宾人。
台湾大选:萧美琴和吴欣盈国籍争议釐清 蓝白合被控搓圆仔汤进入司法程序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和民众党副总统参选人萧美琴和吴欣盈遭疑拥有美国国籍,内政部今天表示,所有正副总统参选人皆符合相关规定,消除了国籍疑云。但蓝白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和柯文哲却因为政党协商谈合作,被控涉嫌违反选罢法,检方已著手侦办。
内塔尼亚胡:反击进入“第三阶段”中东 – 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拒绝外界有关人道停火的呼吁之后,以色列部队10月31日攻入加沙纵横交错的地下隧道系统,打击哈马斯武装分子。
周庭透露已赴加拿大读书不再回港 离开前须随国安“返大陆”前香港众志副秘书长周庭12月3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贴文透露,她今年9月已离开香港赴加拿大读书,原定本月要就国安案件向港警报到。周庭称,经过深思熟虑,考虑到香港的形势、自身安全、生理和心理健康,“决定不回去报到了,也大概一辈子不会回去了”。
COP28:118个国家承诺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三倍正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与会国周六(12月2日)提出多项倡议,旨在增加清洁能源的同时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以遏制导致气候变暖的排放不断增加。其中一项倡议是承诺在2030年之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三倍,得到了118个国家的支持。20多个国家周六呼吁把全球核能容量增至三倍,作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努力的一部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周六宣布,计划成立一个小组,旨在确保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是公正和可持续的,并使所有国家受益。
SIPRI: 美中两国稳居全球国防产业榜首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本周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大多数国防承包商的收入在2022年都连续第四年增长,而美国同行的收入却有所下降。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一军火出口大国。